〔月儿高〕(旦)松梢月上,又早钟儿响。人约黄昏后,春暖梅花帐。倚定栏干,悄悄的将他望。猛可的花影动,我便觉心儿痒。呸,原来又不是他!那声音儿是风戛帘钩声韵长,那影子儿是鹤步空庭立那厢。
〔前腔〕(生)梦回罗帐,睡起魂飘荡。才见云窗月,心到阳台上。静掩书斋,月下门偷傍。三春花信曾有约,七夕渡河人又来。(下)
(老旦上)欲觅闲消息,须教悄地来。夜深人不见,书馆把门开。……必正侄儿在那里?(生上)忽听得花间语,把小鹿儿在心头撞。姑娘拜揖。(老旦)书到不读,却往那里行走?(生)在亭子上乘凉。为爱闲庭风露凉。(老旦)为何这等慌张?(生)失候尊前心意忙。
在潘必正正待悄悄赴约的紧要关头,却被他的姑妈老尼姑遇着了,弄得非常狼狈。这两支曲子,对剧中人的心理刻画也是相当成功的。
总之,明代剧作家,最喜搬弄词藻。尤其是江南人的作品,更斤斤于声律的苛求,只讲排场,脱离现实。昆曲的卒归衰敝,与剧本的文句艰深,内容空泛,确是不无关系的。
清初传奇,共推“南洪北孔”为两大作家。孔尚任的《桃花扇》借秦淮歌女李香君和复社文人侯方域的恋爱故事,反映南明统治阶级的腐朽,招致了亡国的惨祸,是富有爱国主义思想的一个好剧本。作者的朋友顾彩在序文中说:“可以当长歌,可以代痛哭。”这样一本历史剧,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。它写得最沉痛的,要算第三十八出的《沉江》。史可法在固守扬州、兵败援绝之后,走到扬子江边,听了一个从南京逃出的老赞礼说起南京的混乱情形,他绝望了,准备投江自杀,一面唱着:
〔普天乐〕撇下俺断篷船,丢下俺无家犬。叫天呼地千百遍,归无路,进又难前。那滚滚雪浪拍天,流不尽湘累怨。胜黄土,一丈江鱼腹宽展。摘脱下袍靴冠冕。累死英雄,到此日看江山换主,无可留恋!
接着就跑向滚滚怒涛中去了。恰巧侯朝宗和吴应箕、陈贞慧也来到了江边,向老赞礼问明了这事,大家向着衣冠拜哭了一会,合唱:
〔古轮台〕走江边,满腔愤恨向谁言!老泪风吹面。孤城一片,望救目穿。使尽残兵血战。跳出重围,故国苦恋。谁知歌罢剩空筵!长江一线,吴头楚尾路三千,尽归别姓。雨翻云变,寒涛东卷,万事付空烟。精魂显,《大招》声逐海天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