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E CHANG NEWS
当前位置:烟台KTV招聘网 > 烟台热点资讯 > 烟台励志/美文 >  据《史记》载,到了商帝国第八任帝王雍己时,商帝国对诸侯的控制

据《史记》载,到了商帝国第八任帝王雍己时,商帝国对诸侯的控制

2022-08-30 02:02:51 发布 浏览 849 次

据《史记》载,到了商帝国第八任帝王雍己时,商帝国对诸侯的控制力已经大不如前,诸侯开始不来朝见。然而第九任帝王太戊重振雄风,恢复了帝国的威严。到了第十二位帝王河亶甲时,商帝国又一次衰弱,一直到第十四位帝王祖乙,又扭转局面,实现中兴。然而到了阳甲时,商帝国又一次衰败。

尽管史料含糊其辞,但我们大致对商帝国的历史有了个笼统的印象:几起几落,两度中兴。两位中兴之君分别是太戊与祖乙,他们也是商帝国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两位帝王。我在前面说过,商代谥法制度刚刚兴起,但并不是每个帝王都有谥号,只有少数极其出色的帝王才有谥号。除了被尊为“太宗”的太甲之外,还有一位帝王被尊为“中宗”。中宗究竟是谁呢?

依《史记》的说法,中宗是第九任商王太戊,而后来出土的《竹书纪年》则明确地记录了第十四任商王祖乙才是中宗。究竟哪种说法才是正确的呢?在很长一段时间里,谁也没法证明谁是谁非,直到殷墟甲骨文的出土,才彻底解开谜团。在一片刻有文字的龟甲上,写有“中宗祖乙牛吉”六字,在商代古文物前,真相浮出水面,祖乙才是真正的中宗!司马迁《史记》的记载是错的,《竹书纪年》的记载是正确的。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《竹书纪年》在古史研究中具有其他书籍所不可企及的价值。

尽管在太戊与祖乙时有过两次短暂的中兴,但商帝国总体上在走下坡路,其中的原因在于内部争权逐利加剧。商帝国在继承人制度上,没有定法,经常弟弟继承哥哥的帝位,哥哥的儿子与弟弟的儿子又为争夺权力而大打出手,造成政治上的频频动荡。

第二,商帝国频繁迁都。

据《史记》所述,商最初的都城是亳,中丁时迁到隞,河亶甲时迁到相,祖乙时迁到邢。《竹书纪年》的说法与《史记》有不同之处,称中丁时迁到嚣,河亶甲时迁到相,祖乙时迁到庇,南庚时迁到奄。

依《史记》,商帝国迁都三次;依《竹书纪年》,迁都四次。后来盘庚把首都迁到殷,在《尚书》中的《盘庚上》中,曾提到“不常厥邑,于今五邦”,就是说,盘庚之前,商帝国已经建过五个都城了,初都亳,后来迁都四次,总计是五都。由是对比,又足以印证《竹书纪年》的记录较《史记》更为精确。

如此频繁的迁都,在中国历史上诸王朝中并不多见,一方面这可能跟政局多变有关;另一方面可能跟自然灾害的威胁有关。

盘庚是商帝国的第十九位王,也是商代非常重要的一位君主。他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:第一,他把商都城迁到殷,这是商帝国最后一次迁都,一直到商灭亡为止,共计二百七十三年,结束了商代频繁迁都的历史。第二,他实现了商帝国又一次复兴。第三,他留下一份重要的历史文献,也就是《尚书》中的《盘庚》三篇(有的版本合并为一篇),这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。据《史记》述,这份文献是盘庚去世后,大家为纪念他迁都之功而追记的,可视为盘庚的思想记录。

在盘庚之前,商帝国已经迁都四次,迁都是一个浩大的工程,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,令民众苦不堪言。当盘庚决心第五次迁都时,可以想象会招到多大的反对,那么他为什么执意要迁都呢?

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,因为缺乏足够的资料去分析。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极少数的资料里去寻找蛛丝马迹。

首先我们看看盘庚登基时的历史背景。

《史记》中写道:“自中丁以来,废适而更立诸弟子,弟子或争相代立,比九世乱,于是诸侯莫朝。”从中丁开始,商帝国便频频陷入权力斗争,尽管其间祖乙曾有过短暂的中兴,但总体上内部政治混乱,派系斗争激烈,也失去了诸侯国的支持。盘庚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登上帝位,可以说,摆在他面前的,是先王留下的一个烂摊子。

我们可以推测,刚刚上台的盘庚,地位并非安如泰山,一则要面对国内野心家的挑战,二则诸侯离心离德,这些诸侯曾是帝国的屏藩,保护中央政权免遭蛮族入侵。当诸侯拒绝效忠朝廷时,商王室不得不亲自组织军队抵御蛮族,中央政权表面上是天下至尊,实则孱弱。

还是回到原始文献《盘庚》三篇,看看盘庚本人是怎么回答迁都的问题的。

《盘庚》第一篇说到迁都的理由是:“重我民,无尽刘。”意思就是说,为了重视民众的生命,免得遭遇灭顶之灾。在第二篇中又说道:“殷降大虐。”就是说商帝国遭遇到巨大的灾难。

您可能感兴趣

首页
发布
会员